杨晗璐律师
债权债务婚姻家庭合同协议公司法务
房产买卖侵权赔偿刑事辩护联系我们
首页 >>法律知识

遗失物和遗忘物的区别有哪些

  遗失物和遗忘物的区别有哪些?遗忘物:财物的所有人或持有人有遗失的将所持有的财物放在某处,因一时疏忽忘记拿走遗失物:财物所有或持有人因疏忽将财物失落在某处区别:前者经回忆可记起而后者不可主要依据:立法者本意(只能说明立法者的意愿,却未必正确) 将非法占有遗忘物依侵占罪论处,非法占有遗失物交给民法调整(二者并不矛盾,具体交由民法或刑法调整应视具体数额而定,或取决于当事人选择。
  遗失物是一个特定的法学术语,是指动产的所有人、占有人因主观上疏忽或自然原因致失落它处而失去控制的物品。遗失物须满足下列条件:须为动产。不动产如土地即使时间久远致边界不清也不构成遗失物。除一般动产外,有价证券、银行存折及各种证书等也属于动产范畴。须无人占有。遗失物在拾得前必须不为任何人占有。判断占有是否丧失,应依社会一般观念,根据具体情况,考察原占有人是否具有事实上控制该物的可能性。仅一时丧失对物的占有,并不能构成遗失。因此,占有的物品偶然进入他人地内、建筑物内,均不能构成遗失物。在自己房屋遗失的物品,不能视为遗失物。并且占有丧失必须具有确定性。无人占有是一种客观状态,与遗失人的主观认识无关,因此即使失主知悉遗失物的下落,仍不妨碍遗失物的成立。须非无主物。遗失物占有的丧失非基于所有人之意。
  从占有人丧失对物的占有时的心理状态而言,遗失物占有人遗失动产时,往往是无意识的,事后也一般难以准确回忆或说明遗失发生的具体地点;而遗忘物的占有人均是有意识地将物放置于某地,事后也能准确地回忆或说明物所遗留的具体地点或场所。从拾得人的主观心理状态而言,拾得人对于所拾之物是遗忘物还是遗失物,往往会有直观的判断。侵占遗失物与侵占遗忘物所负法律责任迥然,一个只是作为民事纠纷来调解,而另一个要遭受国家刑罚。原因就在于,如果这两种拾得人将拾得物据为己有,主观恶性是不同的。侵占遗失物的主观恶性小,所以只赔偿;侵占遗忘物的主观恶性大,所以要受刑罚惩罚。从占有变动模式上,遗失物为“占有— 无人占有”模式,而遗忘物采取“占有—占有” 模式。
  总之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财物流转趋势频繁,与之相应的遗失与遗忘财物的次数也呈上升趋势,那么区分好遗失物和遗忘物的概念也是有必要的。再次提醒各位人民群众保管好自己的财务,以免发生遗失情况。
  
  
  
总结:遗失物和遗忘物的区别有哪些?遗忘物:财物的所有人或持有人有遗失的将所持有的财物放在某处,因一时疏忽忘记拿走遗失物:财物所有或持有人因疏忽将财物失...#南京律师 #南京债务律师 #南京离婚律师 #南京刑事律师 #www.nj64.com
杨晗璐律师

高级合伙人 副主任 执业7年

15996265110

#杨晗璐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共党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法学功底深厚,思维严谨,工作踏实,待人坦诚,擅...More>>

·哪些土地使用权期限是402023年
      哪些土地使用权期限是40在我国,土地都是国家所有的,个人只有土地的使用权,国家通过划拨、出让国有土地,使得个人获得土地使用权,并且使用权不是无限期的,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型,有不同的使用......


·担保人的义务包括哪些?
      担保人的义务包括哪些1、债务人未仍履行到到期债务,但保人有义务代为偿还;2、应当公布所担保的贷款种类、期限和利率,并向借款人提供咨询;3、应当审议借款人的借款申请,并及时对是否提供担保给......


·饮酒驾驶扣多少分
      根据新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分值》的规定,只要是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一次性扣12分。同时,酒驾不仅仅会被扣分,还会被处罚。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扣驾......


·委托合同因终止产生什么法律义务
      委托合同因终止产生什么法律义务当委托合同终止后,受托人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履行不同的义务。受托人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履行不同的义务。(1)如果因解除委托合同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除不可归责于自己......


·离职股东股权保留可以吗?
      离职股东股权保留可以吗?一、离职股东股权保留可以吗?看具体的情况,一般是不可以的;《股权管理办法》规定:原始股股东如果辞职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则丧失持股资格,所持股份应当在离......


·有什么情况取消探视权?
      有什么情况取消探视权探望权的中止,是指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探望权不宜继续行使,而由人民法院依法暂时停止探望权的行使。探望权是离异父母依法享有的法定权利,不得任意阻碍、限制甚至......


遗失物和遗忘物的区别有哪些
杨晗璐律师
高级合伙人 副主任 执业7年
15996265110
www.nj64.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好友

杨晗璐律师
©Copyright 2007-2022
首页.|.律师简介.|.法律咨询.|.联系方法
联系电话:1599626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