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晗璐律师
债权债务婚姻家庭合同协议公司法务
房产买卖侵权赔偿刑事辩护联系我们
首页 >>法律知识

犯罪的故意有哪些类型?犯罪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

  我国对刑事犯罪的主观形态分为了两种情况,即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一般要是过失构成犯罪的,那都是会比故意构成犯罪的处罚轻一些,甚至在一些情况看下过失实施犯罪行为的,其实不会认定构成犯罪。那您知道在犯罪的故意中具体又包括哪些类型吗?我们马上为你做详细解答。
  
  一、犯罪的故意有哪些类型?
  我国《刑法》第14条第1款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根据这一规定,所谓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主观心理态度。犯罪的故意是罪过形式之一,是故意犯罪的主观心理态度,故意犯罪是在故意心理支配下实施的犯罪。犯罪故意包括两个要素,即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实施危害行为的行为人在主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这两个方面的要素,才能认定他具有犯罪的故意而构成故意犯罪。犯罪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二、犯罪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
  犯罪的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同属犯罪故意的范畴。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从认识因素上看,二者都明确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从意志因素上看,二者都不排斥危害结果的发生。二者不同之处在于:(1)从认识因素上看,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必然发生或可能发生;而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2)从意志因素上看,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有观点认为,明知结果的必然发生而持放任态度时,也应属于间接故意。我们认为不存在行为人认识到结果必然发生而加以放任的情况,因为放任是对危害社会的结果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其前提是危害结果存在发生与不发生这两种可能性时,只有如此,行为人才可能存在发生也可以不发生也可以的心理态度。很显然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是要比间接故意大的,不过在实际处罚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区分的如此细致,只要是属于故意犯罪,那量刑处罚基本都是一样的。要是你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的在线律师。
  
  
  
总结:我国对刑事犯罪的主观形态分为了两种情况,即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一般要是过失构成犯罪的,那都是会比故意构成犯罪的处罚轻一些,甚至在一些情况看下...#南京律师 #南京债务律师 #南京离婚律师 #南京刑事律师 #www.nj64.com
杨晗璐律师

高级合伙人 副主任 执业7年

15996265110

#杨晗璐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共党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法学功底深厚,思维严谨,工作踏实,待人坦诚,擅...More>>

·按诉讼标的计算诉讼费标准是多少?
      按诉讼标的计算诉讼费标准是多少?一、按诉讼标的计算诉讼费标准是多少?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


·一、房屋租赁合同约定仲裁管辖有效力吗?
      一、房屋租赁合同约定仲裁管辖有效力吗?房屋租赁合同约定仲裁管辖具有法律效力,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的时候,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房屋租赁产生纠纷时通过仲裁解决纠纷。《仲裁法》第二十一条,......


·商标侵权鉴定问题判决不认同怎么办?
      商标侵权鉴定问题判决不认同怎么办?你可以在收到判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原审法院或者原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七条:“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


·现在已经进入网络时代,虽然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快捷,
      现在已经进入网络时代,虽然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快捷,同样存在着隐患和危险。现在微信是我们您常用的聊天工具,微商几乎也每个人都在做,很多人在微信上购买商品,但是钱打过去却没有......


·我国关于遗失物品法律规定有什么?
      我国关于遗失物品法律规定有什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捡到他人遗失的物品,从道德和法理角度看,捡到遗失物应该及时上交有关部门,不能私自占用,否则后果严重的话,还会触犯法律,构成侵......


·租房没签合同能否退回押金 大家不要小看租房,这在实践中也是
      租房没签合同能否退回押金您不要小看租房,这在实践中也是经常产生纠纷的。尤其是在租房的时候当事人又没有签订合同的情况下,有的人此时不想继续租房了就想要求出租人退还押金。那么租房没签......


犯罪的故意有哪些类型?犯罪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
杨晗璐律师
高级合伙人 副主任 执业7年
15996265110
www.nj64.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好友

杨晗璐律师
©Copyright 2007-2022
首页.|.律师简介.|.法律咨询.|.联系方法
联系电话:1599626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