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保证期间的相关规定如何理解
民法总则保证期间的相关规定如何理解随着《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颁布,《民法总则》将被废止。《民法典》保证期间的相关规定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32条第2款规定“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届满之日起二年”。司法者之所以作出这样的解释,主要考虑的是保证合同双方当事人对保证期间的这种约定,不同于根本没有约定。如果完全视为没有约定,从而适用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起六个月的规定,这对债权人未免有所不公。但如果完全认定此种约定的效力,必然造成当事人以事先的约定排除适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的结果,使保证人处于一种随时可能承担责任的不确定状态,所以司法解释规定出现此种保证期间的约定,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二年。从前述司法解释及司法者的解释本意来看,似乎可以推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事人约定的保证期间不能超过二年,否则可能排除适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那么是否约定的保证期间可以超过二年,并且超过二年不意味排除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从保证期间的性质来看,保证期间是指债权人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权利存续期间,如果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内没有依法主张权利,则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民法典》及其解释明确规定保证期间作为保证合同一项重要条款可以由双方当事人约定,只有在当事人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时,才适用法律规定,并且保证期间不因任何事由发生中断、中止、延长的法律后果。所以若保证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了保证期间,即使超过二年,只要明确,就应充分尊重当事人的合意。同时,保证期间的性质表明其不同于诉讼时效,故不受诉讼时效理论的约束。一般诉讼时效为三年,如果说约定的保证期间超过三年,可能出现排除适用诉讼时效的情形,那么对于适用特殊诉讼时效(如一年)的个案,即使约定的保证期间不超过二年,同样不能避免与诉讼时效相冲突的情形。所以从保证期间的性质来看,约定的保证期间只要明确就可以超过二年。《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综上所述,关于《民法典》保证期间相关规定的问题,在《民法典》中并没有对保证期间作出修订,依然按照担保的相关规定执行,而担保中对于保证期间双方没有约定的,为主债务期满后两年,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照来看,如果双方约定的保证期间不满两年或者超过两年都是可行的,也不会与诉讼时效产生排斥。
总结:民法总则保证期间的相关规定如何理解随着《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颁布,《民法总则》将被废止。《民法典》保证期间的相关规定如何理解最高...#南京律师 #南京债务律师 #南京离婚律师 #南京刑事律师 #www.nj64.com
#杨晗璐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共党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法学功底深厚,思维严谨,工作踏实,待人坦诚,擅...
More>>
·金融诈骗金额量刑标准是什么
金融诈骗金额量刑标准是什么其最轻的罪行是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以下或者是拘留,在此同时还要进行罚2万元到20万元不等的人民币作为罚金。如果骗取的钱财巨大或者犯罪的情节严重的情况下,要交5万元......
·醉驾试图逃跑怎么处罚逃避公安机关依法检查
醉驾试图逃跑怎么处罚逃避公安机关依法检查,或者拒绝、阻碍公安机关依法检查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形成从重处罚情节。饮酒驾驶:饮酒驾驶机动车辆,罚款1000元—2000元、记12分并暂扣驾照6个月;饮......
·对于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条件有哪些
对于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条件有哪些一、对于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条件有哪些根据我国《仲裁法》的有关规定,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法定条件有六种。《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百三十七条仲......
·民法总则诉讼时效延长到几年?
民法总则诉讼时效延长到几年?随着《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颁布,《民法总则》将废止。公民的基本权益受到侵犯的,可以向法院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诉讼应在一定时间内提出......
·劳动仲裁裁决向哪个法院起诉
劳动仲裁裁决向哪个法院起诉单位向中级法院,劳动者向基层法院《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条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
·交通意外事故致人死亡赔偿金是多少
关于死亡赔偿金的计算,跟死者的年龄、户籍性质是息息相关的,是按照受诉法院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照二十年计算。但需要强调的是,对于60周岁以上的......
民法总则保证期间的相关规定如何理解
杨晗璐律师
高级合伙人 副主任 执业7年
15996265110
www.nj64.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