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确认定私分国有资产罪
一、私分国有资产罪是什么
(一)私分国有资产罪的概念
私分国有资产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
(二)私分国有资产罪的构成特征
1、犯罪客体
本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及其所有权。
2、犯罪客观方面
行为人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
3、犯罪主体
本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本罪是单位犯罪,但根据法律规定只处罚私分国有资产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4、犯罪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犯罪。行为须有明知是国有资产而故意违反国家规定,将其集体私分给个人的确定故意。
二、如何正确认定私分国有资产罪
私分国有资产罪与贪污罪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犯罪客观方面不同
私分国有资产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而为单位全体成员谋利,将国有资产私分给单位所有成员,也就是人人有份,并且在私分时您都知情。共同贪污在客观上则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侵吞、窃取、骗取等手段,非法将公共财物占为己有。共同贪污不是为了单位全体成员的利益,而是为了个人受益。
(二)犯罪对象不同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对象是国有资产,侵犯国有资产所有权。贪污罪的犯罪对象是公共财物,侵犯公共财产所有权。
(三)犯罪主体不同
私分国有资产的主体只是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即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
共同贪污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并且还可以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四)犯罪主观方面不同
共同贪污主观意志是几个贪污人的个体犯罪意志,具有将公共财产非法据为己有的目的。私分国有资产主观意志则是个体犯罪意志的集合,表现为一种群体犯罪意志,且具有非法将国有资产为单位谋利的目的。
在认定私分国有资产罪的时候,可以仔细区分与贪污罪之间的区别,同时也可以从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入手分析,了解此罪的主体、客体、主观方面以及客观方面的内容。如果你还想知道此罪的量刑标准的话,可以到我们网站的相关栏目进行深入了解。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杨晗璐律师,手机:15996265110
@杨晗璐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共党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法学功底深厚,思维严谨,工作踏实,待人坦诚,擅长处理各类民商事、刑事、知识产权纠纷,多...More>>
·哄抬物价违反什么法律
1、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价格法》第十四条经营者不得有下列不正当价格行为:(一)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二)采取抬......
·赌博批捕条件有哪些要求
一、赌博批捕条件有哪些要求(一)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这是逮捕的前提和基本条件。逮捕通常不是在侦查终结以后才采取,而是逮捕之后仍将继续进行侦查......
·怎么更换公司法人的详细流程是怎样的
怎么更换公司法人的详细流程是怎样的一、变更公司法定代表人的操作流程:(一)、领取企业变更申请书(企业营业执照发证机关)(二)、工商受理、......
·摩托车是否可以载人,摩托车超载会如何处罚
摩托车是否可以载人,摩托车超载会如何处罚一、摩托车是否可以载人摩托车,由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广......
·拒绝履行承诺要付什么后果?
对于已经与对方或者公司约定过的事情如果没有履行的话,在我国法律中有相关的规定解释这一行为。您需要了解构成拒绝履行的条件适合什么,以及拒绝履行......
·保管合同是诺成合同吗?
保管合同是诺成合同吗?一、诺成合同的定义诺成合同,是指以缔约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为充分成立条件的合同,即一旦缔约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即告......
·批捕后的无罪释放有吗?
一、批捕后的无罪释放有吗?是有的;如果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会立即无罪释放。不是有关系就能释放的。逮捕后无......
·商标何时可以提出无效宣告
商标何时可以提出无效宣告注册商标核准之日起,五年内可以提出注册商标无效宣告申请,对恶意注册的,驰名商标所有人不受五年的时间限制。二、注册商标......
·法人转移资产算违法吗
违反,犯了抽逃资金罪,是指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
·无证驾驶顶包交强险理赔吗
无证驾驶顶包交强险理赔吗一、无证驾驶顶包交强险理赔吗无证驾驶的话,交强险是理赔,由原车主的交强险承担赔付责任。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
·劳动合同到期如何续签
劳动合同到期如何续签一、劳动合同到期如何续签1、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或其他的法定、约定终止条件出现,任何一方要求续订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向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