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是什么?
一、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是什么罪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1、一般情况下,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涉嫌构成交通肇事罪。
2、如果行为人明知酒后驾车违法、醉酒驾车会危害公共安全,却无视法律醉酒驾车,特别是在肇事后继续驾车冲撞,造成重大伤亡,说明行为人主观上对持续发生的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对此类醉酒驾车造成重大伤亡的,应依法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的行使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进行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即如果单纯醉酒驾车,只构成危险驾驶罪;如果醉酒驾车后又构成交通肇事罪,则应以处罚较重的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二、醉酒驾驶拘留多少天
按情节严重轻重而分,醉酒驾车已经危险驾驶罪,处拘役,拘役最高是6个月。
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行为人明知酒后驾车违法、醉酒驾车会危害公共安全,却无视法律醉酒驾车,特别是在肇事后继续驾车冲撞,造成重大伤亡,说明行为人主观上对持续发生的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
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四十二条 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极其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而在造成交通事故后,应当与受害人积极协商沟通,尽量取得谅解,可以有效降低自己受到的司法判决。由于法律上明确了醉驾构成危险驾驶罪,是需要追究相关的刑事责任的。另外涉及到醉酒驾驶造成交通事故或者重大经济财产损失的话,是肯定还要追究其它的法律责任的。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杨晗璐律师,手机:15996265110
@杨晗璐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共党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法学功底深厚,思维严谨,工作踏实,待人坦诚,擅长处理各类民商事、刑事、知识产权纠纷,多...More>>
·怀孕二个月被辞职怎么办
孕妇是有权休产假的,怀孕期间以及哺乳期间公司不得辞退员工,员工可以直接告知公司要休产假,若被辞退的话,可以提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经济补偿。补......
·医学专利评估合同需要评估哪些资料?
医学专利评估合同需要评估哪些资料?专利是一项凝结着时间和精力的知识产权,因此进行专利注册非常重要。获得专利权之后,可以保障自己的劳动成果不......
·职务侵占罪与诈骗罪区别有哪些
职务侵占罪与诈骗罪区别有哪些不得不说《刑法》中规定的有部分罪名其实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就比如其中的职务侵占罪和诈骗罪,这二者都是属于侵犯公私......
·民法总则中合伙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民法总则中合伙的相关规定是什么?随着《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颁布,《民法总则》将废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多的人选择创业,创业也......
·公司法人跑了能找到吗
公司法人跑了能找到吗?一个公司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个公司企业的法律代表人,也就是法人,一般情况下每个公司的法人代表指的是依法代表法人行使民事权......
·资金担保的定义是什么?
一、资金担保的定义是什么?指法律为确保特定的债权人实现债权,以债务人或第三人的信用或者特定财产来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制度。这是一种具有一......
·什么是家庭成员遗弃?
什么是家庭成员遗弃?家庭成员间的遗弃,指家庭成员中负有赡养、扶养、抚养义务的成员对需要赡养、扶养和抚养的成员不履行其应尽义务的违法行为;此......
·商标权的宽展期与续展期分别是多久?
商标权的宽展期与续展期分别是多久一、商标权的宽展期与续展期分别是多久?商标权的宽展期是续展期到期以后的六个月,商标权的续展期是商标期满前十......
·新车险计算方法是什么?
新车险计算方法是什么?怎么计算?我们国家现在的经济越来越发达,我们的生活现在也越来越好。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小轿车。对于车我们您都知道......
·柳州市征地补偿标准
柳州市征地补偿标准一、柳州征地补偿标准的具体规定1、各项征地补偿费用的具体标准、金额由市、县政府依法批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规定。2、土地被征......
·招未成年工学徒犯法吗?
招未成年工学徒犯法吗不犯法,未成年工是指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工人未成年工是指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工人。根据劳动部劳部发[1994]4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