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下签订抚养权的协议有效吗?
一、私下签订抚养权的协议有效吗?
只要双方通过协商,合理分配抚养义务,保障未成年子女的受抚养权,私下签订的抚养协议也是有效的。抚养协议不仅是对签订协议双方权利义务的约定,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未成年子女享受父母抚养的权利。因此,抚养协议如果侵犯了未成年子女受抚养权,父母希望借此协议来逃避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则该抚养协议无效。
二、夫妻一方终生放弃抚养权有效吗
夫妻一方终生放弃抚养权是无效的,最多只能作为证据使用。孩子抚养权的问题是最重要也是最应该妥善解决的问题,需要尊重法院的意见,私自签终生放弃抚养权协议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三、最新资讯(《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
《民法典》第二十六条规定: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第五百零六条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一)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四、什么是抚养权?
抚养权是指父母对其子女的一项人身权利,抚养有婚生的抚养与非婚生的抚养之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出现与发生,导致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权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拥有该权利的一方或双方,在子女成年之前,有权决定是否与子女共同生活,该权利在子女成年时即消灭。
五、抚养权的归属
夫妻离婚,一般也会导致夫妻其中一方失去抚养权。失去抚养权的一方将失去与子女共同生活的权利。不过,失去抚养权的一方仍然会享有探视权,可以在约定或裁判的时间内定期探视子女,与子女进行相对短暂的相处。
离婚时抚养权的归属,可以双方协商,一旦协商不成,则需由法院判决。法院判决抚养权归属,一般根据有利于子女成长原则进行: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夫妻双方的学历、工作、收入、年龄、家庭环境、子女的年龄等。
继父母的对继子女的抚养权
继父母和继子女之间的关系和一般的父母子女关系不同,具有姻亲关系和教育抚养关系,但不具备血缘关系,这种权利和义务是可以解除的,由此推论:生父与继母或生母与继父离婚时,生父(母)和继母(父)都要求抚养该子女的,抚养权归生父母所有。
夫妻双方离婚时,对于孩子抚养权的归属,双方可以在自愿的原则下,在符合法律要求的情况下,自行签订孩子抚养权协议,但值得注意的是,协议内容必须要有一方承担孩子的抚养。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杨晗璐律师,手机:15996265110
@杨晗璐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共党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法学功底深厚,思维严谨,工作踏实,待人坦诚,擅长处理各类民商事、刑事、知识产权纠纷,多...More>>
·请立案侦查授权书怎么写?
请求立案侦查授权书怎么写?立案侦查授权书报案人:性别:民族:出生日期:文化程度:电话:工作单位:住址:申请事项:请求对一案进行立案侦查......
·民事间接证据如何运用
民事间接证据如何运用一、间接证据的含义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一起案件中的证据有很多,所谓间接证据,就是指本身不能直接证明案......
·适用转继承要什么条件
转继承虽然也是发生在法定继承当中的,但其与代位继承是有很多不同的,尤其是在适用的条件上面。那么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适用转继承要什么条件呢?而......
·代驾车祸责任谁承担责任?
代驾车祸责任谁承担责任?代驾有风险,找代需谨慎。不管怎么说,代驾都是有一定的风险的,因为我国法律目前还有关于代驾这方面的问题,那么发生代驾事......
·一、员工在试用期主动离职没有工资吗?
一、员工在试用期主动离职没有工资吗?试用期内,员工自离有工资。劳动者在试用期三天自动离职的,用人单位是应当支付其工资的,如果用人单位拒绝......
·什么是处分抵押房产
处分抵押房产就是行使抵押权,抵押权人用房产作为抵押,并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得到经济上的帮助。那么处分抵押房产所得金额顺序......
·被人民法院驳回起诉可以上诉吗
被人民法院驳回起诉可以上诉吗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对驳回起诉的裁定不服的,可以在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
·妻子毁谤我可以判离婚吗
妻子毁谤您不一定判离婚。目前法院判决离婚的主要标准是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夫妻感情是否彻底破裂,看婚前的感情基础是否牢固,婚后的感情生活是......
·破产清算还能出货吗
破产清算还能出货吗一、破产清算还能出货吗(1)企业被人民法院宣告破产后,破产企业应当自人民法院宣告破产裁定之日其停止出货等生产经营活动。但经......
·复婚后离婚协议书还有效吗
复婚后离婚协议书还有效吗一、复婚后离婚协议书还有效吗依然有效。婚姻涉及到身份关系和财产关系,其中财产关系多依附于身份关系而存在,除了绝......
·一、无合同拖欠工资可以随时辞职吗?
一、无合同拖欠工资可以随时辞职吗?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为不定期劳动关系,劳动者可以随时终止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