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时长是多久?
一、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时长是多久?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时长一般需要30 -40 工作日,需要准备齐全的资料和证明,资料不全会需要更长的时间,申请成功后会在网上通知3天,然后可以凭受理证明领取证书。根据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官方通知,申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需要注意:
1、 申请人可以自己办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也可以委托代理机构办理登记。
2、 申请人应当将所提交的申请文件留存一份,便于在补正程序中保持文件内容的一致。
3、办理软件著作权转让或专有合同登记可到登记大厅现场办理,也可使用挂号信函或特快专递邮寄到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软件登记部。
4、申请表应当在线打印,请勿擅自更改表格格式;申请文件都应当按规定签章,签章应当与申请表中填写的姓名或者名称完全一致。
5、申请人或代理人信息栏内的详细地址,请务必填写准确的实际联系地址,以中国版权保护中心邮寄证书或其它书面邮件。
6、著作权人为企业法人或事业法人的应提交有效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副本复印件,并需加盖单位公章;
7、著作权人为自然人的,应提交有效的自然人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复印)。并需提交非职务开发保证书或非职务开发证明。(下《非职务开发证明》《非职务开发保证书》)。
8、著作权人为外国自然人的,应提交护照复印件,及护照复印件的中文译本,并需翻译者签章。
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
第十二条 申请软件著作权登记的,可以选择以下方式之一对鉴别材料作例外交存:
(一)源程序的前、后各连续的30页,其中的机密部分用黑色宽斜线覆盖,但覆盖部分不得超过交存源程序的50%;
(二)源程序连续的前10页,加上源程序的任何部分的连续的50页;
(三)目标程序的前、后各连续的30页,加上源程序的任何部分的连续的20页。
文档作例外交存的,参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软件著作权登记时,申请人可以申请将源程序、文档或者样品进行封存。除申请人或者司法机关外,任何人不得启封。
第十四条软件著作权转让合同或者专有许可合同当事人可以向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申请合同登记。申请合同登记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按要求填写的合同登记表;
(二)合同复印件;
(三)申请人身份证明。
第十五条 申请人在登记申请批准之前,可以随时请求撤回申请。
以上就是我国法律上对于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的具体处理和认定情况,在司法实践中,应当依据当事人申请著作权时所提交的相关材料来进行审查认定,如果符合相关条件的,可以认定著作权,并依据法律规定发布证书。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杨晗璐律师,手机:15996265110
@杨晗璐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共党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法学功底深厚,思维严谨,工作踏实,待人坦诚,擅长处理各类民商事、刑事、知识产权纠纷,多...More>>
·一、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伤残评定标准包括几级?
一、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伤残评定标准包括几级?1、一级伤残(1)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全靠别人帮助或采用专门设施,否则生命无法维持;(2)意识消失;......
·印花税的缴纳方法包括了哪些
印花税的缴纳方法包括了哪些印花税根据不同征税项目,分别实行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两种征收方式。(一)从价计税情况下计税依据的确定。(二)从量计税情况......
·交通违章适用警告的情形有几种
交通违章适用警告的情形有几种一、交通违章适用警告的情形有几种1、口头警告,对于情节轻微,未影响道路通行的,给与口头警告后放行。对违反道路交......
·一、解除劳动合同可以代办吗?
一、解除劳动合同可以代办吗?可以让代理人去办理,此时需要你自己的和代理人的身份证件、授权委托书。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本......
·交通事故可免责的情形有哪些
对于交通事故的肇事者来讲,多数情况下都是需要对事故承担相应责任的。但同时也要注意,若因为特殊原因导致事故发生的话,那么此时是可以免责的。实践......
·欠钱不还的赖子怎么办?
欠钱不还的赖子怎么办?1、有人欠钱不还,可以先通过协商的方式让对方还钱,如果解决不了,应该采取起诉的方法解决,利用法律手段解决欠债人不还款的问......
·一、在异地诉讼离婚要啥证件?
一、在异地诉讼离婚要啥证件?向法院起诉离婚时,应提交结婚证、身份证,起诉书,原件及复印件2份、1寸照片一张。起诉状应包含原告、被告的身份基本......
·容留他人吸毒罪能判缓吗
容留他人吸毒罪能判缓吗一、容留他人吸毒罪能判缓吗符合条件的,可以判处缓刑。《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了缓刑的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
·超过几年不能行政处罚?
超过几年不能行政处罚?一、超过几年不能行政处罚?超过两年不能行政处罚,具体理由如下:《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
·国家赔偿超过时效是否就失去了起诉权?
由于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由于不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而错审案件的情形;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执法时,意外损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