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罪和抢夺罪的区别是什么
一、抢劫罪和抢夺罪的区别是什么
1、客体要件不同
抢劫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抢夺罪侵犯的是单一客体,即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2、犯罪客观方面不同
抢劫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取公私财产的行为,劫取公私财物的数额不限;抢夺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公然夺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这些区别为我们区别抢劫罪与抢夺罪的界限提供了客观标准。
但由于抢劫罪与抢夺罪同属侵犯财产的犯罪,彼此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比如:
(1)在客体要件上,二者都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
(2)在客观方面,虽然抢劫罪使用的是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往往造成被害人伤亡;抢夺罪使用的是强力夺取的方法,直接作用于被抢夺的财物,但有时也会发生致人重伤死亡的结果。暴力和强力性质不同,但从一定意义上说,暴力也是一种强力。因此,二者在客观方面,不仅行为方式有相似之处,而且危害结果也可能相同。
(3)在一定条件下,抢劫罪和抢夺罪可以相互转化。刑法第267条和269条的规定,其中包括了犯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的情况。
以下两种情况下抢夺转化为抢劫:
第一、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
第二、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
3、犯罪后果要求不同
抢劫罪对财物的数额没有要求,而构成抢夺罪要求抢夺的财物数额较大。根据司法解释,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为“数额较大”。
4、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
抢劫罪是行为人希望在被害人不能反抗或无法反抗的情况下取得财物,而抢夺罪是以突然取得财物的故意实施的,是希望趁被害人不备而取得财物,而不是希望通过武力威吓迫使被害人失去财物。
二、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的情形有哪些
在抢夺过程中,有以下情形的,以抢劫罪论处:
(1) 驾驶车辆,逼挤、撞击或强行逼倒他人以排除他人反抗,乘机夺取财物的。
(2) 驾驶车辆强抢财物时,因被害人不放手而采取强拉硬拽方法劫取财物的。
(3) 行为人明知其驾驶车辆强行夺取他人财物的手段会造成他人伤亡的后果,仍然强行夺取并放任造成财物持有人轻伤以上后果的。
(4) 驾驶车辆夺取财物过程中将被害人拖倒或拖拉着行驶的。
(5) 携带凶器并驾驶车辆抢夺的。
(6) 驾驶车辆夺取财物后,使用暴力或胁迫手段抗拒抓捕的。
(7) 驾驶车辆夺取财物后,行为人为掩护同案人而使用暴力或胁迫手段的。
虽然在立案定罪的时候,对抢劫罪并没有数额要求,但事后对行为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就要像抢夺罪那样,根据实际抢劫得来的财物数额来确定应当受到的处罚。而对于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现实中也是十分常见的。一旦转化条件成立,那么就会以抢劫罪论处。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杨晗璐律师,手机:15996265110
@杨晗璐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共党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法学功底深厚,思维严谨,工作踏实,待人坦诚,擅长处理各类民商事、刑事、知识产权纠纷,多...More>>
·伪造病历产生的法律后果是怎样的?
伪造病历产生的法律后果是怎样的??一、伪造病历产生的法律后果1、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2、从行政责任看,该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
·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的情形有哪些
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的情形有哪些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
·如何理解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及事务管理?
如何理解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及事务管理?个人独资企业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场经济本质是法治经济,......
·刑事辩护中的技巧
法庭的辩论并不是在辩论阶段才开始的,在法庭调查阶段,控诉方和律师对被告人、证人、鉴定人的发问,实质上已是辩论的前奏。因此,律师在庭审中要根据......
·解除同居关系的子女和财产处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第10条规定:“解除同居关系时,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
·对于犯罪未遂如何处罚?
对于犯罪未遂如何处罚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为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
·欠钱不还只有对方手机号怎么办
若清楚该欠款人的大概信息,如叫什么名字,家庭大概在那个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委托律师调取具体信息,以做下一步主张权利所用。鉴于现在电话号码都......
·喝完酒后不开车是现在人们都知道的一件事情
喝完酒后不开车是现在人们都知道的一件事情,但是即使都知道,也难免会有一部分人知法犯法,抱有侥幸的心理,一旦被交警查出来后果不堪设想,那么怎么......
·没到劳动合同期辞退合法吗?
没到劳动合同期辞退合法吗?要看具体情况。如果劳动者自身存在过错,损害了公司利益,或者属于法规中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合同的情况,那么单位可以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