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哺乳期能延迟开庭吗?
民事诉讼哺乳期能延迟开庭吗
民事诉讼立案后可以申请延期开庭。
申请延期的条件;
(1)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
(2)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
(3)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
(4)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如果私人原因合理合法,可以纳入第(4)点作为延期开庭的理由,你需要做的就是写一份延期开庭申请书,递交到法院负责审理案件的民事庭法官,由他们决定是否延期开庭。决定权在法院。
民事诉讼费用由谁承担:
民事诉讼费用由原告预交,最终由败诉方承担。
1)民事案件分为财产案件和非财产案件,财产案件是按诉讼请求的金额或价额按比例收取诉讼费的;
2)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5.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6.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
7.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8%交纳;
8.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7%交纳;
9.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6%交纳;
10.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非财产案件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1.离婚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涉及财产分割,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2.侵害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以及其他人格权的案件,每件交纳100元至500元。涉及损害赔偿,赔偿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5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超过1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3.其他非财产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100元。
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没有争议金额或者价额的,每件交纳500元至1000元;有争议金额或者价额的,按照财产案件的标准交纳。劳动争议案件每件交纳10元。
民事诉讼是可以进行延迟开庭的,但是具体的规定遵循需要有关的当事人积极的了解,一定的基础上只要自己申请了有关的理由的陈述就可以合理的解决有关的问题,从而减少自己的利益损失,因此自己要学会合理的陈述,增加审核通过的概率。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杨晗璐律师,手机:15996265110
@杨晗璐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共党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法学功底深厚,思维严谨,工作踏实,待人坦诚,擅长处理各类民商事、刑事、知识产权纠纷,多...More>>
·非法集资担保是否有效?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非法集资的手法也开始多种多样,通过各种手段来骗取投资者的资金,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手段就是借贷的形式,这种形式很容易让很多......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诉讼时效是多久?第一百三十五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一百三十七条诉讼时效期......
·离婚正常抚养费是多少 孩子抚养费标准怎么计算
现实中,不能因为男女之间解除了婚姻关系或者同居关系就对未成年子女不管不顾,毕竟子女是自己亲生的,而在他们都还小的时候肯定也需要父母的抚养,这......
·股东知情权诉讼时效的限制
股东知情权诉讼时效的限制(一)股东查阅的资料在时间上是否受限直接涉及到公司为满足股东查阅权而付出成本的大小问题。若对股东查阅的资料毫无时间限......
·2023年行贿罪量刑标准 如何正确认定行贿罪
根据行贿的主体不同,可以具体分为行贿罪与单位行贿罪,其中行贿罪是由一般主体构成的,此时要求实际的行贿数额达到了1万元及其以上的,那么才能被认定......
·法院撤销仲裁裁决适用什么程序?
法院撤销仲裁裁决适用什么程序?一、法院撤销仲裁裁决适用什么程序?人民法院审理撤销仲裁裁决案件,应当适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一审普通程序进行审......
·劳动合同法所称月工资是指什么
工资是劳动者体现劳动成果的一个重要体现,无论是单位找员工还是员工找单位,工资的多少都是最重要的一个标准,那么在我国的劳动合同法所称月工资是指......
·商标注册需要的资料都?
商标注册需要的资料都有哪些一、商标注册需要的资料都有哪些1、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营业执照或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协会及其他团体组织的证......
·贷款没还完可以把户口迁过去吗
贷款买房只要有房产证,就可以办理落户手续。贷款买房后,房产证不会一直存放在银行,一般在办理完按揭手续后,银行工作人员在上面标注上抵押的标示然......
·劳动关系中试用期长短单位说了算吗
劳动关系中试用期长短单位说了算吗?不是的,试用期长短应依法律规定与合同期限挂钩。《劳动法》第21条规定:"劳动法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