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前防卫和假想防卫都是侵权行为吗?
一、事前防卫和假想防卫都是侵权行为吗?
事前防卫和假想防卫都是侵权行为,事前防卫和假想防卫具有如下特征:
(1)不法侵害事实根本不存在,行为人误认为存在;
(2)行为人是出于防卫的意识,实施防卫行为;
(3)行为人防卫行为造成了无辜者的损害。
二、事前防卫和假想防卫应负的刑事责任。
(1)行为人应当预见到没有不法侵害而没有预见,造成危害结果,应负
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
(2)行为人由于不能预见的塬因引起了防卫行为,而在防卫过程中从使
用的工具、打击的部位、造成的后果显属不当,叫“假想防卫过当”,行为人
应当对过当的结果负责,可以比照防卫过当来处理。责任比第一种轻一点;
(3)主观条件的限制,行为人不可能预见到,所采取的手段方法也无不当
之处,应属于“意外事件”;
(4)行为人既是假想防卫,也是提前防卫,主观过错应属“故意”。
就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事前防卫有起因条件只是失去时间条件而已。
假想防卫则是失去了起因条件,没有起因条件就更不谈时间条件了。
正当防卫应该先有不法侵害存在,然后才有正在进行,才有防卫人意识到不法侵害存在,才有确定防卫对象,才有就防卫对象进行防卫,最后才有控制必要限度的必要。
所以正当防卫的条件顺序应当是,
1起因条件,
2时间条件,
3主观条件,
4对象条件,
5限度条件。
对于存在起因条件,不存在时间条件,对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定为事前防卫,和事后防卫,一般应定为故意犯罪。
对不存在起因条件防卫,对他人造成损失的,就其对事实认识是否存在过失和防卫行为是否过当,定为过失犯罪,假想防卫过当,意外事件。
对正当防卫中不具备主观条件的不能成立正当防卫。
对正当防卫中明显失去限度条件造成重大损害的定为防卫过当。
事前防卫属于假想防卫的,不存在故意的应当定为过失犯罪,存在故意的定为故意犯罪,又无过失也无故意更无不当之处应定为意外事件。
民事主体在发现他人正在实施侵权行为时,是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的,但若是他人有侵害的趋势,但是却并没有落实,或者是没有任何犯罪预备的行为,此时民事主体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方式防止其犯罪,此时就会被认定为是假想防卫了。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杨晗璐律师,手机:15996265110
@杨晗璐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共党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法学功底深厚,思维严谨,工作踏实,待人坦诚,擅长处理各类民商事、刑事、知识产权纠纷,多...More>>
·农民工讨薪法律援助的方式包括哪些?
您都十分清楚的一件事情是农民工每年讨要薪水都是非常困难的,这家我国也是一个长久复杂的问题,因此需要国家法律在这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那么农民工......
·一、入职公司不签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一、入职公司不签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是什么?1、没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双倍工资《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
·《劳动合同法》中关于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中关于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
·离婚协议无财产争议可以直接离婚吗?
离婚协议无财产争议可以直接离婚吗?离婚协议书写明财产无争议可以直接进行签署。只要双方协商一致并自愿签署离婚协议书就受到法律的保护。离婚协议是双......
·手臂工伤认定评残的标准
如果你的手臂在工作时因为工作而受伤,并已经被认定为工伤,但是你又不清楚手臂工伤认定评残的标准,你可以参考以下的资料来进行判断,但这种专业的工......
·2手房交易流程具体是怎样的
考虑到现在购买二手房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在实际购房的过程中,其实还是有不少人并不了解具体的交易流程,这就产生了一定的担忧,怕自己因为不了解而......
·别人欠钱我两百块钱不还怎么办
别人欠钱我两百块钱不还怎么办一、别人欠钱我两百块钱不还怎么办欠200块钱不还属于民事纠纷,应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
·刑事案件异地移送管辖是什么意思
刑事案件异地移送管辖是什么意思异地移送管辖是指地方人民法院受理某一案件后,发现对该案无管辖权,为保证该案件的审理,依照法律相关规定,将该案件......
·没有解除劳动合同可以去其他单位吗
没有解除劳动合同可以去其他单位吗一、没有解除劳动合同可以去其他单位吗旧劳动合同没有解除,是不能跟别的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但如果原单位有拖......
·民事诉讼调解程序存在哪些问题
民事诉讼调解程序存在哪些问题?1、偏离法院的职能法院是受理案件、审理案件的司法机构,不是调解部门,不是人民调解委员会。法院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
·公司辞退员工对公司有什么损失?
公司辞退员工对公司有什么损失?一、公司辞退员工对公司有什么损失?只要按规定支付了经济补偿就不会有什么损失。《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