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体伤残评定标准是什么?
评定标准划分是十级,具体的评定依据是:
1、Ⅰ级伤残划分依据
Ⅰ级伤残划分依据为
a. 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b. 意识消失;
c. 各种活动均受到限制而卧床;
d. 社会交往完全丧失。
2、 Ⅱ级伤残划分依据
Ⅱ级伤残划分依据为
a. 日常生活需要随时有人帮助;
b.仅限于床上或椅上的活动;
c. 不能工作;
d. 社会交往极度困难。
3、 Ⅲ级伤残划分依据
Ⅲ级伤残划分依据为
a. 不能完全独立生活,需经常有人监护;
b.仅限于室内的活动;
c. 明显职业受限;
d. 社会交往困难。
4、Ⅳ级伤残划分依据
Ⅳ级伤残划分依据为
a. 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间或需要帮助;
b.仅限于居住范围内的活动;
c. 职业种类受限;
d. 社会交往严重受限。
5、 Ⅴ级伤残划分依据
Ⅴ级伤残划分依据为
a. 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需要指导;
b. 仅限于就近的活动;
c. 需要明显减轻工作;
d. 社会交往贫乏。
6、Ⅵ级伤残划分依据
Ⅵ级伤残划分依据为
a. 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但能部分代偿,部分日常生活需要帮助;
b. 各种活动降低;
c. 不能胜任原工作;
d. 社会交往狭窄。
7、Ⅶ级伤残划分依据
Ⅶ级伤残划分依据为
a. 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严重受限;
b. 短暂活动不受限,长时间活动受限;
c. 不能从事复杂工作;
d. 社会交往能力降低。
8、Ⅷ级伤残划分依据
Ⅷ级伤残划分依据为
a. 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部分受限;
b. 远距离活动受限;
c. 能从事复杂工作,但效率明显降低;
d. 社会交往受约束。
9、Ⅸ级伤残划分依据
Ⅸ级伤残划分依据为
a. 日常活动能力大部分受限;
b. 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
c. 社会交往能力部分受限;
10、Ⅹ级伤残划分依据
Ⅹ级伤残划分依据为
a. 日常活动能力轻度受限;
b. 工作和学习能力有所下降;
c. 社会交往能力轻度受限。
在司法实务中,将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标准划分为了十个等级的,专业的鉴定机构会根据当事人的受伤情况作出鉴定,其中第一级伤残是最严重的,而第十级伤残程度则是相对比较轻的。受伤者可以根据伤残鉴定的结果,要求保险公司或者是过错方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杨晗璐律师,手机:15996265110
@杨晗璐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共党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法学功底深厚,思维严谨,工作踏实,待人坦诚,擅长处理各类民商事、刑事、知识产权纠纷,多...More>>
·轻微擦伤能要求赔偿吗
可以,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
·财产给他人造成侵权其赔偿原则是什么
财产给他人造成侵权其赔偿原则是什么我国国家赔偿中财产赔偿原则是以金钱赔偿为主,以恢复原状﹑返还财产﹑赔礼道歉为辅的赔偿方式,依照可能出现的赔......
·商标续展提前多少时间办理
商标续展提前多少时间办理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注册商标有效期满后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在期满前的12个月内申请续展注册;在此期间未能提出申请的,......
·交通新规则违章处罚标准有哪些?
交通新规则违章处罚标准有哪些?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拥有私家车已经不再是稀有的事情,现在几乎普通家庭都有自己的车。然而随着私家车越来越多......
·拍卖流拍后怎么处理
按照法律规定,第一次司法拍卖流拍以后,在60日之内,要组织第二次拍卖,拍卖总共可以进行3次。如果3次都司法拍卖流拍了,要对拍品进行变卖。如果第一......
·票据贴现利率定价模式有哪些?
票据贴现利率定价模式有哪些?(一)市场利率加点模式根据资金来源的主要构成,首先选择一种市场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然后在综合考虑资金成本、贴......
·交通法规定违章停车扣分吗
交通法规定违章停车扣分吗交通法规定违章停车扣分吗1、机动车违反规定停放,驾驶人不在现场,妨碍其它车辆、行人通行的,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
·2023诈骗多少钱立案侦查
诈骗多少钱立案侦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
·寻衅滋事罪量刑最新标准是什么
寻衅滋事罪量刑最新标准是什么一、寻衅滋事罪量刑最新标准是什么寻衅滋事罪的量刑标准由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根据我国《刑法》第293条之规定,有随意......
·婚内借条的法律效力是怎样的
现如今,婚姻关系已不似过去稳固,因此许多人认为结婚了财产也要独立,以免哪天离婚时人财两空,婚内借条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那么婚内借条的法......
·民事诉讼法起诉次数
民事诉讼法起诉次数一、只要判决没有发生法律效力,上诉的次数没有限制,但还是要符合我国的两审终审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