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除行政处罚的情形都包含哪些类型
一、从轻、减轻或免除行政处罚的依据
第一是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这种情况是指违法当事人对实施违法行为主动补救,是从主观积极的角度来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的危害后果。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的危害后果,不仅使已造成的社会危害性有所减轻,而且表明行为人已经知错改错,而不是文过饰非。如不从轻或减轻处罚,会堵塞了违法者的“自新”之途。第二是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这种情况是指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实施违法行为是由于某种原因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威逼或者强制。这些人从主观上看是不完全愿意实施违法行为的,客观上在违法行为实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较小。受他人胁迫实施违法行为,之所以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是因为被胁迫人实施违法行为并非行为人主动的意思表示,而是一种被动行为,客观上处于意志相对不自由状态。此外,在这种情况下,胁迫者往往承担更重的责任,从该违法事件整体来看,并不违反“过罚相适应”原则。第三是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这种情况是指当事人以实际行动对违法行为予以补救,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包括检举揭发违法行为,向行政机关主动提供材料和线索,积极做有关当事人的工作,使行政机关的查处工作进展顺利、效果明显。立功可以赎过,目的在于激励违法行为人检举揭发违法行为。可见,将这种表现作为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法定理由,主要是基于行政处罚政策上的考虑。当然,违法行为人积极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并有立功表现,表明其主观恶意减轻,行为人对自己的法定义务已有所认识和重视,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也是符合“过罚相适应”原则的。第四是有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情形的。由于上述3种情形不可能概括所有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情况,故本项规定为某些特殊情形留有余地。现实中对此项规定的理解和适用最易产生偏差和错误。因此,执法人员不能只注意此项规定中“其他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情节,而忽视了其中的“依法”两个字。不予处罚应理解为免予处罚,是指行政机关考虑到某些法定情形对应受行政处罚行为的人不适用行政处罚的情况。免予处罚过度适用,会造成“执法疲软”,所以对免予处罚必须规定法定条件。根据本条规定,免予处罚必须同时具备3个要件:违法行为轻微,行为人有及时纠正违法行为的事实存在,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件,就不能免予处罚。我国对行政处罚的免除条件还是从犯罪者的动机和主观进行判断的,免除行政处罚的情形都包含哪些类型主要还是看具体的案情。如果犯罪者是受胁迫,对社会危害比较小这类人是在我国行政处罚免除的范围内的。如犯罪人能积极的面对自己的罪行,减轻对社会的危害也可以适时考虑。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杨晗璐律师,手机:15996265110
@杨晗璐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共党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法学功底深厚,思维严谨,工作踏实,待人坦诚,擅长处理各类民商事、刑事、知识产权纠纷,多...More>>
·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管辖地怎么确定?
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管辖地怎么确定?在农村地区,是涉及到很多土地承包问题的,可能双方当事人是会发生纠纷的,土地承包合同属于一般的民事纠纷,是可以......
·消费者的知情权都包括了哪些
我们作为消费者中的一员,通常去购买商品的时候,往往都是货比三家,同时也会了解清楚商品的实际情况,就包括生产日期、保质日期、成分等等。而其实从......
·刑事回避适用的主体是谁
刑事回避适用的主体是谁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刑事诉讼中的回避,是指与案件本身或案件当事人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特殊关系的侦查、检察和审判人员,包括书......
·临汾市司法鉴定的程序是怎样的?
司法鉴定在诉讼过程中经常被用到。司法鉴定结论作为证据,具有专业性,所以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对于司法鉴定结果十分重视。但由于对法律知识的缺乏,许多......
·民法总则宣告死亡日期的规定是怎样的
民法总则宣告死亡日期的规定是怎样的?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正式施行,《民法总则》同时废止。死亡分为理性死亡啊、非理性死亡、宣告死亡三类......
·刑法对盗窃犯罪既遂的处罚标准是什么?
一、刑法对盗窃犯罪既遂的处罚标准是什么?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
·一、装修行业交通事故误工费多少钱一天?
一、装修行业交通事故误工费多少钱一天?装修工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没有固定收入的,可以按照装修行业平均工资计算误工费,按照目前标准,每天200到30......
·监外执行与缓刑有什么区别
监外执行和缓刑的区别有哪些缓刑与监外执行有4点不同:1、监外执行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缓刑适用的范围则小于监外执行。2、监外执行以有......
·欠钱多久不还可以起诉?
欠钱多久不还可以起诉?1、在约定的日期没有还钱就可以起诉,没有金额限制;2、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只要符合《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