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未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保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权利的必须的、最有效的证据,未签劳动合同,对双方而言,都有巨大风险。
1、未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有风险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未签劳动合同能引起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成立。
此外,未签劳动合同需赔双倍工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因此企业在解除劳动关系时应支付双倍工资。若未支付,职工可申请劳动仲裁。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员工辞职需提前30日通知企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的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辞职可能会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未签合劳动同,劳动者可随时解除关系,不用承担赔偿责任。这样一来企业对劳动者的约束力就变弱了。
2、未签劳动合同,劳动者有风险
根据第1点内容的规定,签劳动合同是法定的,也是在发生纠纷后的最有效证据。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劳动合同是属于违法和侵权行为,劳动者有权依法要求用人单位在法定期限内签订劳动合同,逾期未签的,可以请求双倍工资。此外,劳动合同是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最有效的证据,对于维权而言,是必须的材料。而如果没有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想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是很困难的,要投入的精力和财力也是巨大的。
综上所述,实践中出现很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这种行为是违反《劳动合同法》的,劳动合同法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有很多,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的,需赔双倍工资。因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签订劳动合同,有利于企业规避法律风险,也有利于保障职工的权益。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杨晗璐律师,手机:15996265110
@杨晗璐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共党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法学功底深厚,思维严谨,工作踏实,待人坦诚,擅长处理各类民商事、刑事、知识产权纠纷,多...More>>
·一、离婚的负债协议在离婚后可以修改吗?
一、离婚的负债协议在离婚后可以修改吗?(1)如果两人已经在民政局领了离婚证、离婚协议在民政局已经备案的话:离婚协议不能再修改。(2)已经备案的......
·民诉法有法律规定依职权移送管辖不能上诉吗
民诉法有法律规定依职权移送管辖不能上诉吗法院依职权移送管辖不可以上诉。根据《民事诉讼法》第36条规定:“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法院管辖......
·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之分
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同属于财产类的犯罪,侵犯的法益也是复杂法益,包括他人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同时也会对他人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您知道敲......
·工伤事件给员工带来的影响是多层次的
工伤事件给员工带来的影响是多层次的,有的时候身体上的疼痛也是因为内部有些功能已经受到了损失,或者已经完全丧失了活动能力等这些状况的,员工个人......
·私买土地公安立案侦查是合理的吗?
一、私买土地公安立案侦查是合理的吗?私买土地公安立案侦查是合理的。农村土地私下转让,签订的买卖协议合同没有法律效力,如果被检举或者被公安机......
·离婚财产纠纷案由什么确定?
财产分割是离婚双方的争议焦点之一,有时候即使通过法院的判决,当事人不服判决的情况时有出现,经常就是因为财产分割问题提起二审,甚至是再审。财产......
·一、夫妻婚后购买的车算夫妻共同财产吗?
一、夫妻婚后购买的车算夫妻共同财产吗?夫妻婚后购买的车算夫妻之间的共同财产。根据《物权法》的规定,汽车应该属于动产,因此不受该条的限制,而根据......
·商品房与大产权房有何区别
商品房就是“大产权房”,并无实际区别。通常讲的“大产权房”其实是针对“小产权房”而延生出来的词汇,“大产权房”和“小产权房”都不是法律概念,......
·不属于国家赔偿范围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在执行职务、行使国家管理职权过程中给我们造成的损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对此,我们需要了......
·苏州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备案管理办法
在中国,当我们需要开建工程的时候,就需要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签订之后,就需要备案以及管理,今天我们就以《苏州市建设工程施......
·产品质量不合格判定分几级?
产品质量不合格有几级?产品质量不合格,根据程度可以分为三级,分别是严重不合格、一般不合格和次要不合格等。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