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常用手法有哪些?
一、非法集资六种典型手法
1、假冒民营银行的名义。借国家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机构的政策,谎称已经获得或正在申办民营银行的牌照,虚构民营银行的名义发售原始股或者吸收存款。
2、非融资性担保企业以开展担保业务为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发售虚假的理财产品,另一个是虚构借款方,以提供借款担保非法吸收资金。
3、打着境外投资、高新科技开发旗号。假冒或者虚构国际知名公司设立网站,并在网上发布销售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开发高新科技等信息,虚构股权上市增值前景或者许诺高额预期回报,诱骗市民向指定的个人账户汇入资金,然后关闭网站,携款逃逸。
4、打着“养老”的旗号。有两个突出形式:一是以投资养老公寓、异地联合安养为名,以高额回报、提供养老服务为诱饵,引诱老年人“加盟投资”。另一个是通过举办所谓的养生讲座、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发放小礼品方式,引诱老年人投入资金。
5、以高价回购收藏品为名。以毫无价值或者价格低廉的纪念品、纪念钞、邮编等所谓的收藏品为工具,声称有巨大升值空间,承诺在约定的时间后高价回购,引诱市民购买,然后携款潜逃。
6、假借P2P名义。即套用互联网金融创新概念,设立所谓P2P网络借款平台,以高利为诱饵,采取虚构借款人及资金用途、发布虚假招标信息等手段吸收公众存款,突然关闭网站或携款潜逃。
二、如何快速识别
1、看融资合法性
合法的融资应得到有关部门批准。发行股票要得到中国证监会批准,应当在股票交易所交易;销售保险要得到中国保监会批准获取代理人资格;发行债券(包括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债券),要得到财政部批准或中国银监会批准。
2、看宣传方式
是不是通过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获取的集资信息,或者亲戚朋友同事转发转告的信息,包括以各种途径向市民传播吸收资金的信息,以及明知吸收资金的信息向市民扩散而予以放任等情形。如果是,就要格外小心。
3、看经营模式
投资回报有哪些?有没有实体项目?为什么不向银行贷款?集资款用在实体经营项目还是投向不明?获取利润的途径是什么?没有项目或者虚构项目,甚至劣质项目都蕴含着巨大风险,市民要注意。
4、看参与集资主体
是不是谁都可以参与,对不特定对象来者不拒。这个时候,也要小心。
以上就是我们整理的关于非法集资常用手法以及如何识破非法集资常用手法的方法,希望您阅读后能够提高警惕心,将钱存入正规大银行,不要轻信高利润理财产品、陌生电话短信、特别要提醒家里的老人要有防骗意识,以防上当受骗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杨晗璐律师,手机:15996265110
@杨晗璐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共党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法学功底深厚,思维严谨,工作踏实,待人坦诚,擅长处理各类民商事、刑事、知识产权纠纷,多...More>>
·家庭暴力的危害有哪些?
家庭暴力的危害有哪些?家庭暴力的危害有哪些?1、家庭暴力侵害了受害者的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甚至威胁生命。在我们调查中,多数受害者都是在被施......
·诸暨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在哪里进行
当今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在飞速的发展,因此在交通方面也在不断进步,随之而来的就是交通事故的频发。交通事故发生后您首先想到的就是交通管理部门勘......
·处罚单位犯罪原则是什么?
处罚单位犯罪原则是什么?(一)单位犯罪的两罚制刑法对单位犯罪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采取两罚制。在两罚制中,对单位是判处罚金,判处罚金采取无限额罚金制,......
·违法发放贷款罪立案标准是怎样规定的
违法发放贷款罪是一种扰乱国家金融秩序的行为,情节严重者构成犯罪。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犯罪主体一般为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另外单位也是有可......
·北京社保转移手续如何办理?
北京社保转移手续如何办理?只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可以办理异地转移,工伤和生育保险暂不支持异地转移。社保转移条件:1.女不能超过40周......
·建造师行贿后必须注销吗
一、建造师行贿后必须注销吗?建造师在中标后行贿犯罪还在有效期内肯定不能投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 153 号《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第十七......
·总部授权分公司签署合同合法吗?
总部授权分公司签署合同合法吗?总部授权分公司签署合同是可以的,且必须由总部授权的情况下,分公司才可以签订合同,公司法第31条“分公司不具有企业法......
·法律规定工程质保年限是什么?
建筑工程质保年限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如有防水要求的设施最低是5年,电线电路设备安装工程是两年。建设完成竣工验收合格后,质保时间有6个月、12个月、......
·法律规定信用卡诈骗最高判几年
在诈骗类犯罪当中,利用信用卡实施诈骗行为的,一般构成的是信用卡诈骗罪,这可以说是比较特殊的诈骗罪了。自然对信用卡诈骗罪的处罚也与诈骗罪的处罚......
·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行为
虚假宣传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的相关信息作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宣传,导致用户和消费者误解的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规定:”......
·解除劳动关系条件是什么?
无论是做什么工作,劳动合同是确定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可以约束双方从而保护两者的利益不受迫害。劳动合同的解除必将给个人带来很多损伤,是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