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财产归属协议书范本怎么写,财产归属怎么认定?
1、离婚财产归属协议书范本
男方:_________(写明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业或者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联系电话)
女方:_________(写明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业或者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联系电话)
双方经过充分考虑、协商,现就离婚问题达成协议如下(简述双方离婚的原因):
一、双方在感情上已经完全破裂,没有和好的可能。因此,双方均同意解除婚姻关系(双方是否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
二、明确子女的抚养归属权及抚养费(含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的负担,并写明给付上述费用的具体时间、方式。在抚养费条款之后,还应当就非直接抚养一方对子女的探望权作出时间、地点等明确具体的约定_________。
三、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_________(含房产、物业、电器、家具、通讯设备、交通工具、现金存款、有价证券、股权等)。
四、对债权债务的处理_________(对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的债权、债务的享有和承担的具体处理)。
男方(签字):_________ 女方(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2、财产归属的认定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
第十七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
(二)生产、经营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只是说因为孩子不能当做是财产,所以不会明确的写在相应的离婚财产归属协议书上,但是对于离婚后孩子的教育费用、抚养费用等等,都是需要在离婚财产归属协议书上明确写出的。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杨晗璐律师,手机:15996265110
@杨晗璐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共党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法学功底深厚,思维严谨,工作踏实,待人坦诚,擅长处理各类民商事、刑事、知识产权纠纷,多...More>>
·网络发帖诽谤如何定罪?
虽然网络世界是个虚拟空间,虽然有言论自由权,但是公民使用网络必须在一定框架下,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在网络论坛上恶意发帖,侮辱诽谤他人的,一旦......
·醉驾刑事处罚几个月
醉驾刑事处罚几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
·股权投资协议书实用版范文是怎样的
股权投资协议书实用版范文是怎样的股权投资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交易行为,股权投资还涉及到非常多的企业内容和管理内容,所以在进行股权投资的过程中......
·生产假药罪既遂标准是什么?
生产假药罪既遂标准是什么?一、生产假药罪既遂标准是什么?生产假药罪既遂标准是达到我们国家刑法当中所规定的情节严重的程度就可以算作犯罪既遂,......
·合伙企业可以劳务出资吗
合伙企业可以劳务出资吗(一)普通合伙人的出资合伙人可以用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出资,也可以用劳务出资。合伙人以实物、......
·2023车险都有哪些?
车险都有哪些车险主要包括交强险和商业险,具体如下:1、交强险:国家强制购买的保险,主要针对事故中第三方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进行保障、赔付,保费9......
·老公有外遇怎么办
老公有外遇怎么办(一)妥善处理自己的情绪一旦确认老公有外遇,正常人都会出现愤怒、羞辱、挫败、焦虑、委屈等负性情绪。这些情绪的出现和所发生......
·在我国贷款支付方式主要?
在我国贷款支付方式主要有哪些其实贷款不是属于普通的债务债权关系的,这是我们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一种有偿利息的借款方式。整体程度上,贷款对......
·一、交通事故如何申请工伤赔偿?
一、交通事故如何申请工伤赔偿?1、首先要到当地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这个很关键,也是所有问题的前提,不申请工伤认定,一切都是白搭,如果单位不......
·税务的罚金和滞纳金的区别有什么?
税务的罚金和滞纳金的区别有什么?滞纳金主要是对不按照规定期限依法交税而产生的金额,而罚金则是作为犯罪人向国家缴纳规定数额的刑罚方法,两者的......
·医疗过错纠纷诉讼时效多长?
医疗过错纠纷诉讼时效多长?一、医疗过错纠纷诉讼时效多长?1、《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诉讼时效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计算。但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