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代驾撞车怎么索赔?
一、什么是代驾责任险?
由代驾公司投保,代驾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后,车主依旧走自己车辆的保险报案程序,代驾司机则拨打代驾保险公司电话另外进行报案。事后车主提供车险理赔材料、车险承保公司出具的赔付计算书、110报案手续,就可以通过代驾保险获得走自己车辆保险而产生的额外支出,如车辆来年保费保险增加、保险免赔额等。
二、代驾撞车怎么索赔?
不同的代驾公司有不同的标准,但这些标准大同小异,我们总结有共同之处的理赔方法,具体的情况需要查阅具体的代驾公司的文件。
1、判断事故责任
若代驾司机有责,则以保险理赔流程处理;若对方全责,由对方负责理赔,我方司机无需报案,请报警122定责处理,以122定责为准。
2、理赔金额不足3000元时
发生小擦碰事故,尽量与车主协商理赔金额,3000元以下都可以商量,为安抚车主可折中协商金额,并建议拨打122交警现场定责;切勿发生事故不做协商立即报案。
若车主执意要报案,勘察员到现场后发现是3000元以下可以解决,请司机拍照取证,自行垫付金额,仍走3000元以下核销流程;司机自行垫付和拍照收集资料后去公司核销。
注意:司机核赔需提供证明材料
(1)拍照取证—按要求完整收集照片;
(2)收条签字—车主、物损主人、第三者人伤受伤人签字
如提供不完整或者无法提供这些证明材料,影响核赔,由司机自行负责。
3、车主要报案时
若司机与车主协商无果,无法在3000元以下现场协商理赔的,才可向保险公司报案理赔,及时报警协助定责,报案时必须说明是代驾司机,需要协助察验定损。
注意:保险员出险之后若核赔金额还是为3000元以下的,也请司机先垫付,按3000元以下事故流程走,把事故照片收集完整,收条签字证明收集,然后提交给当地驾管处理核赔事宜。
4、理赔金额在3000元以上时
直接向保险公司报案以及报警,现场定损后若车辆还能行驶请将客户送至目的地,事后跟进案件情况及时、积极地与工作人员沟通 。注意:此项为协商金额在3000元以上时适用,司机要自己记住保险勘察员的联系方式,及时配合沟通保险进程.
5、提交收款证明
是由我司法务人员认可的收款证明,司机垫付时必须按此收款证明才可报销。
以上文章是我们为您整理的关于代驾撞车怎么索赔和什么是代驾责任险的相关的问题的解答,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对于代驾这一方面,我们知道,目前国家还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在此我们建议,为了避免代驾责任纠纷的出现,以及自身利益的损失,最好不要找代驾。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杨晗璐律师,手机:15996265110
@杨晗璐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共党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法学功底深厚,思维严谨,工作踏实,待人坦诚,擅长处理各类民商事、刑事、知识产权纠纷,多...More>>
·被别人起诉可以不去吗
被别人起诉可以不去吗被别人起诉是可以不去的,但是法院会进行缺席审判的,缺席审判将会面临着败诉的情况。二、缺席审判缺席判决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
·施工企业融资存在的困境是什么?
施工企业融资存在的困境是什么施工企业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从事建筑行业的,其实市场上的施工企业在进行融资的时候,不一定所有的施工企业融资的渠道都比......
·涉外离婚不给抚养费怎么办?
涉外离婚不给抚养费怎么办?《婚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
·犯罪中止的处罚原则是什么
犯罪中止的处罚原则是什么我国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根据这一规定,犯罪......
·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不包括哪些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不包括哪些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公众了解到的很多重要的信息,都是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公布的。由此可以看出,政府有信息公开的权利,......
·如果换押证到期了怎么办?
如果换押证到期了怎么办?换押证,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种法律文书。仅限于司法机关使用。凡对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变更刑事诉讼程序的,均应办......
·砍人未遂属什么案件
砍人未遂属什么案件持刀砍人的如果未造成严重伤害的,可以按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未遂来定性,要不要追究刑事责任要依据具体案情而定。《中华......
·一、试用期单位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吗?
一、试用期单位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吗?《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即用人单位可......
·工伤保险交费比例是多少?
工伤保险交费比例是多少?不同工伤风险类别的行业执行不同的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各行业工伤风险类别对应的全国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为,一类至八类......
·已经履行完毕的合同还需要解除吗?
已经履行完毕的合同还需要解除吗?已经履行完毕的合同已经终止,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已经全部完成,不用再进行解除。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有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