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孩子抚养权问题要如何解决
丧偶孩子抚养权问题
一、确定子女抚养权归属因素
1、子女利益最大原则是确定子女抚养权归属的决定性因素
关于子女抚养的问题,我国《婚姻法》的规定是“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更是明确地规定了,“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合法权益出发”。由此可见,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利益无疑是人民法院解决子女抚养问题的首要原则,同时也是确定子女抚养权的决定性因素。
2、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中主要包括两大类因素,即物质类因素和精神类因素。首先,物质类因素。主要包括:父母双方的经济条件、离婚后双方的居住环境、子女随哪一方生活时间较长等。其次,精神类因素。主要包括:父母双方的道德品质、对子女的责任心、有无不良生活习惯以及教育子女、督促子女学习的能力和时间等。
二、丧偶子女抚养权的归属问题
法院判决抚养权归属,一般根据有利于子女成长原则进行,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夫妻双方的学历、工作、收入、年龄、家庭环境、子女的年龄等。也就是说如果丧偶一方的学历、工作、收入、年龄、家庭环境等条件是有利于孩子教育成长的,则可取得孩子抚养权。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但如若孙子女的父母双方已经死亡或一方死亡,另一方确无能力抚养,或父母双方均己丧失抚养能力;孙子女未成年,需要抚养;且祖父母具有抚养孙子女的经济负担能力。以上三个条件须同时具备,才能产生祖父母对孙子女的抚养义务。我国《 婚姻法》第二十八条对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未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的义务作了明确规定。许多家庭中,由于父母未尽到抚养义务,子女是在祖父母培养、抚育下长大成人的,只要教育得当,孩子均能健康成长。孩子所受的伤害绝不亚于丧偶的一方。孩子抚养权归谁?一般情况下,在丧偶一方有能力抚养孩子成长时,抚养权问题并不会存在过多的纠纷;而当丧偶一方无能力抚养孩子或无法给予孩子健康的成长环境时,法院秉承着对孩子更有利的成长,会将其判予法院认为对其更有利的成长环境中。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杨晗璐律师,手机:15996265110
@杨晗璐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共党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法学功底深厚,思维严谨,工作踏实,待人坦诚,擅长处理各类民商事、刑事、知识产权纠纷,多...More>>
·假流水骗误工费会怎么处罚?
假流水骗误工费会怎么处罚?假流水骗误工费说明是伪造证据情节较轻的,予以罚款、拘留;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伪证罪。犯伪造证据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
·车位租赁协议模板是什么样的
随着经济情况逐渐变好,每户人家里几乎都有车,车多了地下车库就可能没车位,就不可避免的要去租赁停车位,租赁停车位是需要达到双方的一致意愿后所要......
·合同履行期限变更的条件有哪些
合同履行期限变更的条件有哪些?一、合同履行期限变更的条件1、具有合同履行变更的客观事实。情事泛指作为法律行为成立基础或环境的一切客观事实;变更......
·2023新刑法盗窃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一、新刑法盗窃罪量刑标准是什么(一)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以一千至三千元为起点。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二......
·盗窃罪不超过二千元要关多久
盗窃罪不超过二千元要关多久1000~3000都可能是数额较大,如果规定的数额超过2000元,又不属于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不追究刑......
·女方被家庭暴力如何处理
女方被家庭暴力如何处理1、社会救助: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2、......
·出租车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交通工具
出租车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交通工具,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和选择了。出租车作为一种营运车辆,关系到出租车司机的经济状况。出租车在受到其他车辆......
·单位非法雇佣童工哪里管
单位非法雇佣童工哪里管如果有单位非法使用童工,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国家行政机关举报。公安机关的举报电话直接拨打11......
·男女同居关系能分割财产吗?
男女同居关系能分割财产吗?关于同居双方在同居期间的共同财产的认定与分割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
·分公司签订合同由谁签字?
分公司签订合同由谁签字?由总公司的法人来签订合同,公司法第31条“分公司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但在司法实践中,第三人选择......
·一、交通事故赔偿金继承人怎样分配?
一、交通事故赔偿金继承人怎样分配?交通事故赔偿金按照遗嘱来进行继承分配,没有遗嘱的按照遗产继承顺序处理,《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