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规定的入室抢劫量刑标准是什么
一、 什么是入室抢劫罪?
目前我国刑法并没有专门规定入室抢劫罪,而是将入室抢劫行为被作为抢劫罪的一种情节加重犯。对于入室抢劫行为,仍然定位抢劫罪。
二、入室抢劫罪怎么处罚?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根据2000年1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入户抢劫”,是指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包括封闭的院落、牧民的帐篷、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渔船、为生活租用的房屋等进行抢劫的行为。对于入户盗窃,因被发现而当场适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入户抢劫。2005年6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条依据签署解释,对于“入户抢劫”作了进一步的细化规范,即规定:认定“入户抢劫”时,应当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户”的范围。“户”在这里是指住所,其特征表现为供他人家庭生活和与外界相对隔离两个方面,前者为功能特征,后者为场所特征。一般情况下,集体宿舍、旅店宾馆、临时搭建工棚等不应认定为“户”,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果确实具有上述两个特征的,也可以认定为“户”。
二是“入户”目的的非法性。进入他人住所须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抢劫行为虽然发生在户内,但行为人不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进入他人场所,而是在户内临时起意实施抢劫的,不属于“入户抢劫”。
三是暴力或者暴力胁迫行为必须发生在户内。入户实施盗窃被发现,行为人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相威胁的,如果暴力或者暴力胁迫行为发生在户内,可以认定为“入户抢劫”;如果发生在户内,不能认定为“入户抢劫”。
从上文的介绍中可以看出,法律虽然没有专门规定入室抢劫罪,但是并不意味着入室抢劫行为不处罚。相反,入室抢劫行为被作为抢劫罪的加重情节而给与更加严厉的制裁。具体入室抢劫量刑,《刑法》中规定是对罪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杨晗璐律师,手机:15996265110
@杨晗璐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共党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法学功底深厚,思维严谨,工作踏实,待人坦诚,擅长处理各类民商事、刑事、知识产权纠纷,多...More>>
·在先权益人能无效后面注册的商标吗?
在先权益人能无效后面注册的商标吗?在先权益人不能无效后面注册的商标,根据《商标法》第四十四条:“已经注册的商标,违反本法第四条、第十条、第十一......
·举报赌博没抓到人算报假警吗
不算。只要不是虚报案情,影响公安机关正常办公秩序,就不构成违法,更不涉及犯罪。抓赌没有抓到,其责任不在报警人。向公安机关举报违法犯罪行为,是......
·交通违章如何处理违章罚款?
交通违章如何处理违章罚款?机动车违法行为的处理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操作实施,网络处理和违法处理窗口处理。1.机动车发生违章行为,如果按规定需要处罚......
·1、非婚生子女由生母实际抚养
1、非婚生子女由生母实际抚养,即与生母共同生活,那么,非婚生子女的生父应负担子女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负担......
·劳动者被辞退之后能个人缴费吗
劳动者被辞退之后能个人缴费吗被单位辞退后社会保险关系转为自由职业者,可以继续缴纳社会保险。个人缴纳社保,只能缴纳养老金和医疗保险这两部分。具......
·公司法人变更代表什么?
公司法人变更代表什么?我们知道作为一个公司的法人就要承担一定责任,一般一个公司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法人去行使一定权利,也就是公司的发展可能会受到......
·疫情不发工资怎么办没签合同的怎么维权
疫情不发工资怎么办没签合同的怎么维权1、首先劳动者应先固定证据,收集好自己确实出勤上班活在家上班的证据,如工作记录、打卡考勤记录、公司通知等等......
·欠条和借条哪个法律效力强,借条和欠条的区别
欠条和借条哪个法律效力强,借条和欠条的区别欠条和借条都是证明债务关系的重要证据,在实践中很多人不清楚是写欠条好还是写借条好,而且还经常问欠条和......
·医疗损害责任的过错推定原则是什么?
医疗损害责任的过错推定原则是什么?一般来说,医疗损害责任是由医疗机构或者是医务人员来承担的,因为这是他们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因为过失导致的患......
·在检察院被取保候审了还会起诉吗
具体根据情况而定,有可能被起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