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试用期的劳动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一、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5、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7、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8、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除上述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
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负有举证义务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需举证证明劳动者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否则,需承担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所带来的法律后果,即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经济补偿金两倍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值得注意的是,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依据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解除劳动合同,需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并且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三、试用期内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
法律虽赋予了用人单位依法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但也需遵循相关的程序规定,不得随意为之。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遵守如下程序规定:1、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这里的“说明理由”,法律并未规定一定得采取书面形式,但从举证角度出发,建议采用书面形式,并且要求劳动者签收。2、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也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会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3、用人单位需制作《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送达给劳动者,同时向劳动者出具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综上所述,用人单位解除试用期的劳动合同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首先必须存在法律规定的具体情形时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其次,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劳动者就享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杨晗璐律师,手机:15996265110
@杨晗璐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共党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法学功底深厚,思维严谨,工作踏实,待人坦诚,擅长处理各类民商事、刑事、知识产权纠纷,多...More>>
·劳动法第三十九条第二项条款内容是什么?
劳动法第三十九条第二项条款内容是什么?一、劳动法第三十九条第二项条款内容是什么?《劳动法》第三十九条第二项条款内容是劳动者严重的违反用人单......
·试用期辞退员工工资什么时候给
试用期辞退员工工资什么时候给1、按《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
·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中断区别是什么?
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中断区别是什么?1、发生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是由于当事人主观意志以外的情况,而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则取决于当事人的主观意志即......
·分居2年自动离婚怎么办理?
一、分居2年自动离婚怎么办理?法律没有规定可以自动离婚;离婚有两种方式,一是夫妻两人协议离婚,到结婚登记地办离婚证;第二种是到法院起诉离......
·侵犯知识产权罪包括哪些,怎么量刑处罚
侵犯知识产权罪包括哪些,怎么量刑处罚侵犯知识产权罪并不属于单独的罪名,而是一类罪名,其中具体包括了侵犯商业秘密罪、假冒专利罪、假冒注册商标罪等......
·有学生在学校打架学校有责任吗?
未成年人血气方刚,经常因为一点小事情就会打架,尤其像学生,虽然现在很多的学校都制定了禁止打架的相关的小鬼,但是还是有很多的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
·不享有留置权的合同是
不享有留置权的合同是关于留置权的法律知识,有专门的文章介绍过一部分,您对留置权含义应该有了一定了解,您在维护自身权益使用留置权时要特别注意不......
·逾期未办完专利申请时专利权利恢复书怎么弄?
逾期未办完专利申请时专利权利恢复书怎么弄?专利权利恢复书怎么弄需要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索要即可,依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的规定,专利权被专利管理......
·答辩状医疗纠纷的范本内容是怎样规定的?
答辩状医疗纠纷的范本内容是怎样规定的?通常情况下医疗纠纷私下协商不成的都会去法院起诉,在法院起诉的时候难免会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答辩状,因此......
·一、交通事故赔偿纠纷的诉讼期是多久?
一、交通事故赔偿纠纷的诉讼期是多久?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经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