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信用卡诈骗罪50万怎么判?
一、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信用卡诈骗罪50万怎么判?
量刑:5年以下,并处2—20万元罚金数额:1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 量刑:5—10年,并处5—50万元罚金数额:100万元以上 量刑:10年以上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信用卡诈骗罪立案条件是怎样的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规定:
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
(二)恶意透支,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
本条规定的“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
恶意透支,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在公安机关立案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
二、信用卡诈骗多少钱被追究刑责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第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行为。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所称“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以下情形:
(一)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二)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三)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
(四)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第二、恶意透支1万元以上的行为。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一)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
(二)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
(三)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
(四)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
(五)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六)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在第一款规定的条件下持卡人拒不归还的数额或者尚未归还的数额。不包括复利、滞纳金、手续费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
首先我国刑法上对于信用卡诈骗罪的量刑标准确实进行的规定,比如说规定诈骗金额在十万元以上并且不多于一百万元的,将被判处五年到十年的有期徒刑。如果您对于这个问题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咨询下律师进行解答。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杨晗璐律师,手机:15996265110
@杨晗璐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共党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法学功底深厚,思维严谨,工作踏实,待人坦诚,擅长处理各类民商事、刑事、知识产权纠纷,多...More>>
·单位犯恶意欠薪罪怎么处罚?
单位犯恶意欠薪罪怎么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第41条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
·普通债权人怎样提起行政诉讼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人们如果认为国家机关部门在执行其任务时,侵犯了其合法利益的,人们是有权想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是不是任何人任何......
·建筑工人在工地上受伤怎样赔偿?
建筑工人在工地上受伤怎样赔偿?建筑工人在工地上受伤,一般属于工伤。工伤发生后工人应该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认定批准后去具备一定的......
·产品商标侵权向哪里起诉?
产品商标侵权向哪里起诉?一、产品商标侵权向哪里起诉?《商标法》第13条、第52条规定:因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以及侵犯驰名商标特殊保护权利提......
·打架拘留一般多长时间?
打架拘留一般多长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第九条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
·制订履约能力保证计划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制订履约能力保证计划主要包括哪几方面?施工企业取得建筑项目的承包权后,会和建设单位签署工程承包合同,然后就按照合同内容履行自己的义务。对于施......
·超期羁押专项治理有哪些措施?
超期羁押专项治理有哪些措施?法院在日常工作中,要求看守所与办案单位建立羁押期限电话联系制度,即看守所民警及时登记每个案件的办案人员联系方式,并且......
·入职后辞职三方协议是否还有效?
碎个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提高。未来充分解决广大应届毕业生就业时的问题,我国制订了三方协议的制度,旨在保障毕业生的相关权......
·翻供有哪几种情况呢,自首翻供后怎么处理?
电视中常能看到嫌疑人在审理阶段供述了自己的罪行,但是到了法庭审判的时候却怎么也不承认自己的供词,这也就是所谓的翻供,而在日常的司法实践中这种......